上市公司賬上沉睡的巨額超募資金,已經越來越成為銀行理財產品的誘人美味。而銀行的理財產品設計也越來越多地從對私轉向對公。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以來已有超過50家上市公司,宣布了約360億元的龐大銀行理財計劃,超募資金則成為重要資金來源。
深圳一家股份制銀行財富管理部門高層告訴本報,由于吸納資金較多,還可以延伸業務,銀行的理財業務規模確有從對私向對公發展的跡象。“但總體來看,公司客戶數量增長還是慢于個人客戶。一方面,作為新業務,公司客戶數量畢竟有限;另一方面,私人客戶也不能放棄。”該高層說。
超募資金熱衷投資理財
3月14日,風范股份()再次發布使用閑置募集資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公告稱,3月11日,公司使用5000萬元閑置募集資金投資中信理財之信贏系列(對公)1314期人民幣對公理財產品。
今年以來截至上述公告前,風范股份已購買了6.5億元其他銀行理財產品。其中包括常熟農村商業銀行“粒金理財95期”理財產品,理財期限270天,預計年化收益率5.0%;寧波銀行()啟盈理財2013年第120期(穩健型82號)理財產品,理財期限271天,預計年化收益率5.0%;寧波銀行啟盈理財2013年第121期(穩健型83號)理財產品,理財期限90天,預計年化收益率5.0%。
風范股份在銀行理財上出手闊綽緣自其賬面上巨額的超募資金。2011年1月,公司上市募集資金凈額18.51億元,超募高達14.79億元。而截至2012年底,其募集資金余額尚有10.67億元。
風范股份并非個例。此前一日發布使用部分閑置募集資金進行投資理財公告的九牧王()亦是超募大戶。其上市時募集資金凈額25.53億元,截至2012年底尚有20.83億元躺在賬上。3月13日,九牧王公告稱,將使用總額不超過10億元投資于低風險、期限不超過一年的短期理財產品,包括國債、銀行理財產品等短期投資品種。
據本報不完全統計,自今年1月份以來,先后已有54家上市公司宣布,擬利用上市閑置募集資金和超募資金,進行投資理財。本報粗略計算,上述上市公司擬用于理財的資金共計約360億元,其中絕大多數投向銀行理財產品。
去年12月底,證監會頒布新規,在守住監管底線的前提下,上市公司的募集資金可投資國債、銀行理財以及其他投資產品,為上市公司閑置募集資金和超募資金找到了用處。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自2009年以來共有854家創業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超募金額多達3200億元以上。即便在此之前已有部分上市公司使用了部分超募資金,但剩余的資金規模也仍然非常龐大。
銀行理財業務轉向對公
巨量資金引起了銀行之間激烈爭奪。公開信息顯示,除了五大國有銀行紛紛攻城略地外,民生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渤海銀行等股份制銀行的身影也活躍其中。此外,城商行和農商行也加入了戰團,且均有所斬獲。如上市公司高德紅外()2月底宣布,擬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5億元中就有1億元購買漢口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
實際上,除了上市閑置募集資金和超募資金,一些上市公司還動用自有資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如TCL集團()子公司用于理財的56億元資金,全部為自有資金,招商輪船()亦使用了部分自有資金。
和以往不同,今年以來,上市公司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多以對公為主。如亞太科技()3月12日購買的2.5億元理財產品中,就有1.5億元是浦發銀行的“利多多公司理財計劃”。此前,四維圖新()、天虹商場()等多家上市公司購買的亦為公司理財產品。
而本報記者在多家銀行網站看到,銀行對公理財產品發行量和去年同期相比明顯增加。
不過,商業銀行對公理財產品的具體發行數量目前尚無權威數據可查,但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今年2月初,商業銀行共發行了818款對公理財產品,而去年同期為591款,同比增長了38%。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銀行的理財業務和產品發行,都有從對私轉向對公的趨勢,確實是有這個趨勢。”前述深圳股份制銀行財富管理部門高層告訴本報,這主要是因為企業的資金管理觀念的轉變,以前企業的資金管理非常保守,大多以存款為主,但現在投資和理財的需求則在逐漸增加。
實際上,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要遠高于存款。上市公司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以短期為主,年化收益率以4%~5%居多,高者達到6%以上,個別甚至超過9%。如康恩貝()分三次購買的渤海銀行的理財產品,期限為150天、272天和364天,年化收益率分別為4.6%、4.8%、4.9%,遠高于同期定存。
上述股份制銀行財富管理部門高層表示,同個人理財產品相比,對公理財產品吸收的資金規模大,銀行容易獲得更多的存款,而且程序簡單。
據公開信息,今年以來,僅TCL集團、招商輪船、南山鋁業()三家上市公司,擬投入的理財資金就高達149億元之巨。
據TCL集團1月5日公告,其控股子公司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擬用自有存量資金,進行包括銀行理財產品在內的低風險投資理財,額度為人民幣26億元,加上原有的30億元額度,共計達到56億元,占其最近一期審計凈資產的49.53%。而招商輪船、南山鋁業則達到53億元、40億元。攝影記者/高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