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增幅居首鋼鐵今年一季度現反彈
隨著上市公司去年年報和今年一季報業績披露收官,整體存貨情況也水落石出。數據顯示,A股2012年2363家上市公司(剔除銀行、證券等金融服務類公司以及借殼上市等不具備可比數據的公司)實現存貨總額合計5.045萬億元,同比增長16.99%;一季度實現存貨總額5.33萬億元,同比增長16.84%,環比增長5.67%。
建筑建材存貨增幅居首
從2008年起,A股上市公司的存貨就一直處上升態勢,2011年底一度突破4萬億元大關,2012年再度突破5萬億元大關。
分行業來看,147家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存貨總額1.56萬億元高居榜首,同比增長19.48%。其中,萬科存貨2551.6億元位居兩市第一,較上年增長22.48%。建筑建材、化工、機械設備、采掘業等存貨總額也居于前列。
增幅方面,建筑建材行業去年存貨總額1.07萬億元,同比增幅高達41.2%,高居榜首。其中,萬鴻集團()存貨期末余額較上年末增長2438.85%,公司在年報中解釋說,主要系業務發展,裝飾、園林工程業務較上年增長所致。房地產行業存貨總額同比增幅為19.48%。其中,道博股份()存貨總額暴增617%,公司稱是庫存商品增加所致。
其他重點行業方面,生物醫藥行業去年存貨總額860億元,同比增長18%;有色金屬板塊存貨總額1615億元,同比增長11%。電力等公用事業、食品飲料、餐飲旅游等行業存貨增幅相對不太明顯。化工行業雖然整體存貨總額較大,但同比增幅卻不算太高,全年增長8.3%。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鋼鐵行業存貨總額從2011年的2341億元下降到2012年的2068億元,跌幅接近12%。去年不少鋼企為了規避風險,紛紛減少了大宗原料和輔料的采購,同時表明限產、減產和去庫存措施取得一定成效。其中,沙鋼股份()報告期內存貨余額13.75億元,比年初減少7.43億元,下降幅度高達35.07%。
去年存貨增幅最大的上市公司為松遼汽車(),1881萬元的年存貨總額同比漲幅高達8450%。公司在年報中解釋為子公司全面運營,業務量增加,庫存商品也相應增加所致。存貨降幅最大的是四川金頂(),273萬元的年存貨總額同比降幅高達93.6%,公司表示,存貨減少一方面是母公司為優化資產結構,將部分變質存貨和固定資產進行了公開拍賣處置,減少436萬元;另一方面是報告期轉讓子公司特種水泥公司減少4592萬元,合并后減少3983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著存貨總額再創新高,相關上市公司所提取的跌價準備卻明顯不足。根據統計,2363家上市公司去年跌價準備計提累計640.7億元,占其全年8854億元凈利潤的比例僅為7.2%,占全年5.045萬億元存貨總額的1.26%,其中500余家上市公司沒有計提任何跌價準備。
部分行業存貨周期現拐點
2013年一季度A股上市公司存貨總額增速出現放緩跡象。數據顯示,2363家上市公司一季度累計存貨總額5.33萬億元,環比增長5.67%;其中1432家制造業企業存貨為1.2萬億元,較去年的1.14萬億元增長5%。尤其是一些行業和上市公司已經開始出現積極地去庫存跡象。
電力行業的去庫存首當其沖。以*ST熱電為例,公司存貨從去年的1.17億元驟降至一季度的1416萬元,降幅高達87.9%。公司稱,隨著冬季采暖期的結束,原煤庫存量下降,導致存貨期末金額出現明顯下降。
但同時也有一些細分行業出現存貨總額的明顯上升,白酒行業就是典型代表。由于塑化劑事件、限制三公消費政策等“黑天鵝”影響,行業內多數上市公司存貨都出現增長。以酒鬼酒()為例,公司一季度存貨額6.34億元,同比大增29.53%。
整體來說,一季度電力、家用電器等行業存貨普遍出現下降;鋼鐵業存貨出現反彈,一季度環比增長超過9%;化工、農林牧漁、機械設備等傳統行業存貨仍呈緩慢增長趨勢,食品飲料(白酒企業除外)、生物醫藥等行業存貨相對穩定,增長幅度均在0.5%以內。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些上市公司開始嘗試用“舌尖上的分紅”來消化庫存,南方食品()、量子高科()、人福醫藥()等先后拋出送貨計劃,珠江鋼琴()日前也開啟持股買鋼琴打折計劃,相關分析認為,類似的促銷行為對企業去庫存不無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