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收賬款能夠影響公司營運資金周轉和經濟效益,對其風險的評價是判斷公司經營狀況的一項重要指標。由此,應收賬款往往容易引起投資者重視。
據上證報資訊統計,截至4月27日,2349家上市公司2011年實現凈利潤1.92萬億元,期末應收賬款為1.91萬億元,同比2010年期末的1.27萬億元大幅增加50.39%;而計提壞賬準備合計金額為1756億元,計提比例僅為9.19%,壞賬風險隱現。
從絕對數據來看,可統計的應收賬款金額排前10名的公司分別為:中國平安、深發展A、中國中鐵、中國建筑、中國鐵建、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交建、中國中冶、中國重工。從行業來看,應收賬款規模靠前的10家公司中,建筑業占據5席,金融保險占據2個席位,采掘業占據3個席位。建筑業占據半壁江山,說明企業經營資金壓力受到鐵路投資降溫、房地產調控等大環境的影響較大。如截至去年末,中國中鐵應收賬款余額為963.45億元,同比增長18.26%;中國建筑期末應收賬款660.2億元,同比增長37.2%,公司解釋主要來源于體量較大的項目。
為了更客觀地反映應收賬款變動情況,剔除規模因素的影響,以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看,排名前五的公司包括綿世股份、深發展A、ST昌魚、*ST科健和ST長信。除了3家ST公司壞賬風險較高外,身處房地產業的綿世股份期末應收賬款余額1.48億元,雖然比上年減少7000多萬元,但占營收比例仍在A股名列前茅,壞賬風險仍然較大。而深發展A應收賬款激增主要由貿易融資業務產生,對應收賬款風險的認識則與一般經營企業不同。
從應收賬款增幅來看,剔除2010年應收賬款基數較低的公司,排名靠前的公司有中國平安、登海種業、深發展A、億晶光電、新華聯、華夏幸福、ST申龍等。剔除金融企業的特殊性,ST申龍應收賬款增加與期間收入大增相關,登海種業則因去年對信譽較好的經銷商加大信用支持導致應收賬款大幅增加19倍。記者還注意到,在應收賬款增幅較大的公司中,地產公司尤其突出。華夏幸福因已結算但尚未收到的園區開發收入導致應收賬款暴增14倍;新華聯因應收房款尾款增加導致應收賬款大增11倍。此外,萬方地產、宜華地產、光華控股、榮安地產等該項數據增幅也比較靠前。
分析人士指出,應收賬款高企的原因不能一言以蔽之,包括市場競爭變化、結算周期差異、企業自身管理財務能力水平以及宏觀經濟因素等諸多主客觀原因。但從風險角度來看,應收賬款越多、賬齡越長,一般意味著壞賬的可能性就越大。
據上證報資訊統計,在已經發布年報的公司中,計提壞賬準備金額合計1756億元,同比去年增加71億元,平均計提比例僅為9.19%。此外,賬齡達到3年以上的應收賬款合計為480億元,而賬齡3年以上計提壞賬準備金額合計為245億元。分析人士就此指出,一般來說,欠賬時間超過三年的應收賬款都面臨壞賬確認。如果企業銷售收入不能持續性增長,應收賬款周轉率將會呈現急劇下降。
此外,在對應收賬款風險的評價中,單項金額較大且計提的情況值得關注。在單項計提金額最大排名中,中興通訊、上海電氣等公司排名靠前。其中,中興通訊單項金額重大且計提壞賬準備金額達5.9億元,這些壞賬主要來自出現財務困難的海外運營商;上海電氣單項金額重大且計提壞賬準備為5.29億元,計提比例近九成;金風科技單項金額較大且計提壞賬準備2.7億元,盡管單項金額不重大,但公司依然結合以前年度應收賬款損失率確認減值損失。從披露的情況看,該項計提比例一般為10%-15%。